我自己那时也是企业内部的记者、编辑,也写了不少宣传公司的文章,不管长短,大都在网媒或纸媒上刊登了。基本上,自己写的宣传文章,还好,虚的东西不多,还比较实在。但不管怎么说,站的立场不一样,那种代人喉舌的感觉还是让我不舒服,加之兴趣所致,所以自己离开了那个岗位。
那段经历让我对“宣传”和“报道”的区别有了比较深入的体会,不管这种宣传的文字来自企业内部还是媒体记者之手。后来我曾一度想去媒体里混段时间,虽然最后没去成,但我当时在内心就告诉自己,不管如何,(虽然我在IT行业呆了这么多年),绝不会去当IT记者,像我之前工作中接触到的大多数那样。如果记者都像我接触到的大多数那样,那么此文的标题就有了答案:记者是赶场收钱的。
虽然我和大家一样都很爱钱,但是我不稀罕那样子收来的钱。做记者如果做到了那个份上,就成了一种商人,而且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最贱的商人。听说当妓女赚钱比较轻松,钱也赚得比较多,但大多人都会认为妓女是个够贱的职业。专门赶场子收钱的记者和这类似,更而甚之。
在一个言论自由备受蹂躏、记者普遍缺失信念的国度里,有偿新闻似乎早就成了惯例。七八年前,我还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母校的新闻系听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那时,我的那些不太认识的新闻专业同学,未来的新闻名记们,就曾组织起过一个宣誓活动,名称好像叫什么“阳光××”,意思就是立誓在以后走上光荣的新闻工作岗位后,一定拒绝有偿新闻,做个干净的新闻人。
中国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要反着来看。台面上大家这么说了,说明私底下不干净的事情已经很普遍了。即使是在学校里,当我们一帮子同学看到这种活动在冠冕堂皇地大肆宣传的时候,也觉得这种活动是在作秀,就是那些站立在队伍中的未来记者们,又有多少人真的把这当回事的?
上面发了这么一大通感慨,是因为今天看到这么条新闻:《真假记者发矿难财 政府官员明知是假不敢惹》。现如今的中国,似乎一切都在向下堕落,记者亦如此,一些人不只做有偿报道,还做有偿不报道;不满足于赶场收钱,还学精了如何敲竹竿。不只是接客的妓者,还成了逐臭的苍蝇。
请看讨价还价的对话:
杨主任:你们既然来了,我们也不好说啥,但是钱真的让先来的人领走了。
媒体:你们看着办,反正我们来一次也不容易,又开着车,就车这一项花费就不少。
杨主任:来的都是朋友,我们也不能说不欢迎,但要按规矩办事。
媒体:这我们都知道,也不是第一次来,你们也不是第一次出事。
杨主任:既然知道就好,你们既然是“三农”的人,今天就来了十几个,你们自己说咋办?我刚才说了,既然来了也不能让你们空着手走,这样吧,每人100元。
媒体:你们是不是看不起我们,我们都这么大的年龄了,还有这么高的个子,朝这儿一站也不能只给100元。
杨主任:要不照顾你们一下,每人300元咋样?
媒体:不行。
妓者“封口”服务价目表:
据杨主任称,各个媒体分级别发钱:1.凡是自称来自中央级大媒体的每人500~1000元,2.凡是自称来自省内各大媒体的标准是200~500元;3.其他市级媒体200元;跨行业、跨地区媒体每人100元。
在此次的发放中,共有100多家媒体、480人领走了20万元,杨称,汝州市太穷,在煤矿事故中这是最少的,与登封、新密二市的煤矿事故发红包相比,是小儿科。
“妓院”名单:
……工作人员从一辆面包车里拿出一沓稿纸,此时这个神秘的工资表终于浮出了水面。白色稿纸写满了20张,除没有新华社记者之外,签名人员涉及到很多自称来自驻豫中央级媒体,加上省级、市级、医疗报纸杂志等,多达100多家省内外媒体。
呵,到处都有,真是个繁荣“娼”盛的年代啊。
记者?哼哼……
ReplyDelete真TM黑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