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子谈自我主义”之四:世界是什么?

说完了“自我”,现在说说自我主义对“世界”的理解。



“世界”是和作为主体的“自我”相对而言的,一切客体的总和。在我看来,和“自我”对应,“世界”也有三大特征:主观性、客体性、多重性。



□ 主观性



如果说存在一个纯客观的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也是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关系的世界。当我们每一个人谈论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所说的世界是我们各自认知的世界。每个“自我”的“世界”都是不同的,这才是哲学里有意义的“世界”。所以说“世界”是自我主观认知的世界,具有主观性。



□ 客体性



世界是“自我”的一切客体的总和,是除了“自我”这个终极主体之外的一切。它包罗万象,比如:



比如说,社会、制度、自然、动物。



比如说,祖先、上司、权威、上帝。



比如说,事业、爱情,工作、生活。



比如说,真相、偏见。



比如说,工具、方法。





□ 层次性



“世界”是对我来说客体的总和。但是因为这个世界具有主观性,是对我而言的世界,由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唯一性,具有每个人的关注、兴趣的不同,所以“世界”是具有一种层次性,具有一种距离上的远近不同。



在这里,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如同一个原子结构图,自我是原子核,而世界是周围的电子云,电子云本身具有能级层次的不同,而不同能级间的电子也可因激发跃迁而改变能级层次。世界对于自我来说也一样,并不是一个平面的世界,而是具有层次性,不同客体对自我来说,重要性和接近程度是不同的。比如,从人际关系上说,你的家人是离你最近的,你最关注的,其次可能是你的同学、同事、身边的朋友,再其次可能是你的网友,你的客户,再其次你的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等等。



从层次上来说,我们可以大致地说,你的世界对你可能有三层级别,你最关心的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客体;其次是你比较关心的,平常经常有关的客体;再其次就是平常会接触到,但基本上并不关心的客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每个人的“世界”也是不均衡的。



在这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衡量你和客体之间接近程度的多维性。比如从人际关系上来说,可以有血缘、学缘、地域、兴趣爱好、文化认同等等不同的维度来衡量,单一的维度是无法解释现实中的现象的。比如说,一个远在天边但和你相谈甚欢的网友,对你来说可能要比身边的同学或同事更重要更接近你的关注。对我来说,王小波从血缘亲戚关系、地域、年龄、经历、相貌……,等等这些方面来说,可说是和我八辈子打不着的关系,但这个已经逝世的作家,在我的内心里,仍然当作是最亲近的人,远胜于我身边无数的亲戚朋友。



这个层次性和多维性也可以来解释一下我对民族主义的态度。从人的天然感情上来说,很自然的,地域和文化的远近很大的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态度。所以经常,比如一个人闯荡在外,假如碰到一个同省的老乡,他就会觉得很亲近。假如这个老乡还是同个城市的,他就会觉得更亲近。如果是碰巧在同一条街道上或者同一个社区里生活的,那就更是热情了。这是一般的情形,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乡土情感,相对于外国来说,这个国家无论地域和文化更接近于我啊。



但是,从多维性的角度来看,地域只是对自我来说的一个维度,我还有更多的维度来衡量我的世界,比如说文明程度的认同、对民主、自由等价值的认同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不但爱我所出生和成长的这个国家里的同胞,我也爱那些自由、文明的国家里的文明人。实际上,我想说的是,拿一个粗暴野蛮的国人同胞来和一个文明有素质的外国人相比,我是宁愿疏远前者而亲近后者的。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来,很多西方的文明已成了整个人类的巨大财富,对于这些文明和创造这些文明的人们,我抱着相当的亲切感,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增长了我的见识和智慧。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落后国家是应该接近这些国家,学习所有这些先进文明的东西的。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反感在国人中一种比较普遍自卑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这实质上等于说,我只认同地域上的接近,而排斥任何其它的衡量维度。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