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子谈自我主义”之六:自我、他人与社会

在前面四篇文章中,阐释了我对自我主义的核心理念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面对的世界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其中所必不可少,最常面对的客体就是他人,以及更大的集体——社会。谈论哲学、谈论人生意义,都不能不谈到人与社会的话题,这是重要的部分。下面四篇文章将主要谈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在我们熟悉的主流哲学话语中,会发现,每本哲学教材里的逻辑先后顺序,总是先谈世界再谈思维,先谈社会再谈个人,我觉得这是个颠倒的荒谬逻辑。没有思维就不会认识到世界的存在,没有个人就不存在社会这个东西。



笛卡尔说了句哲学史上重要的话:我思故我在。在我的自我主义思想里,这个说法还不够,不仅“我思故我在”,而且还是“我思故他在”。假如我不能思考,我就不会意识到他人的存在,没有我的思考,没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没有哲学,所有谈论的“终极意义”就是扯淡。你可以说这是唯心主义,但我并不喜欢这种所谓的“唯物”和“唯心”的分法,或者说这种分类法根本不能解决多少实质问题。没有人说“只有物”(唯物)或者“只有心”(唯心),这里要说的是第一位的问题。



当我们清楚了什么是自我,什么是世界之后,再来看看,什么叫社会?社会就是自我所面对的“世界”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社会就是由所有的主体性个人组成的集合。





自我总是面对着不同的他人,与他人间保持着某种人际关系。当自我开始存在时,首先就面对着与父母间的人际关系,这是最早的自然血缘人际关系。之后是其它家人亲戚、朋友同学,这些都是一种情感上的人际关系,我们总是首先在这种自然的情感关系中长大成人。



之后我们将面临着另外一种人际关系:基于分工与合作的交易关系。作为一个成年人,自我既要索取,又要给予。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不一样,而欲望需求却很多,这时候自我就需要通过和他人进行根据各自天赋和能力的分工,各自承担一定的生产角色,然后将生产成果拿来交易,获取自己所需的全部。这是一种不同于上面提到的自然情感关系。



自我与他人的情感关系和交易关系,构成了一种社会关系,社会由是形成。可以看出,社会由每一个“自我”个体组成,个人在先,社会在后,从个人出发,为个人服务,应该是社会存在的前提和目的。自我主义社会观和个人主义社会观是一脉相承的,却与集体主义社会观截然相反。





国作为一个几千年的专制国家,大大小小的专制者为了维持其长久的独裁专制,一直鼓吹各种形形色色的集体主义社会观(家族、民族、国家),其实质无非是为极少数的权力者服务。鼓吹集体主义的人,常有一种著名的反证论调,就是说中国人向来是一盘散沙,不够团结“凝聚”,这是中国落后的原因。其实这是个骗人的鬼话。“中国人散沙说”一点不新奇,都已经说了不止一个世纪了,我的想法是,“散沙说”也许没错,不过在说这话之前,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一团任强权者和道统家揉捏的泥团。中国人中从来都最缺少有勇气从这泥团中逸出的“散沙”!现在的中国最需要的不是把我们重新揉捏成一团的“凝聚力”,而是追求自由的勇气和智慧。



自我可以从社会中得到很多,这是事实,也是我们的教育中一再强调的,这样可以让每个人向“社会”做出贡献。但是我们一直回避的是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社会对自我的同化作用,社会,尤其是专制性社会,总是试图磨灭自我的主体性和唯一性,使自我成为其社会“机器”上的一个普通而渺小的“螺丝钉”,使自我异化到成为一名平庸者、奴才。

1 comment:

  1. 系列大概看了一下,
    写得很精彩,

    自我的整体理解:客观、全面、发展、联系。
    还有在实际中要坚持:精神创造物质的理念。

    ReplyDelete